当前位置:植物百科 > 植物名称 - 正文

玫瑰茄

  • 编辑:
  • 浏览:
  •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23日

玫瑰茄简介

玫瑰茄,又称洛神花、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济葵,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多年生灌木,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高可有2-2.5米高。玫瑰茄的花萼和小苞片肉质,味酸,常用以制果酱;玫瑰茄也可以提取玫瑰茄色素,用作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亦可制成果醋;茎皮可制作绳索与纸张。玫瑰茄花果中富含花青素、果胶、果酸等,其味更是天然芳香、微酸,色泽鲜艳、红润细嫩。

玫瑰茄花果

玫瑰茄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淡紫色,无毛。叶异型,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8厘米,宽5-15毫米,具锯齿,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两面均无毛,主脉3-5条,背面中肋具腺;叶柄长2-8厘米,疏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1厘米,疏被长柔毛。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3毫米,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厘米;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厘米。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夏秋间。

玫瑰茄整株

玫瑰茄的分布

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南部热地引入栽培。玫瑰茄原产东半球热带地,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玫瑰茄的生长习性

玫瑰茄属热带、亚热带短日照作物,喜光,喜温,忌早霜,在25℃-30℃条件下生长最佳。一般玫瑰茄在3-5月播种,9-11月采收,全生育期160-200天,有效积温500-550℃左右,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条件等有一定的要求。

(1)土壤:玫瑰茄属直根系,侧根发达,扎根深,耐旱不耐涝,适应性广。在中等或中下肥力的砂质壤土和pH6-8范围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肥地种植分枝多,萼片肥厚,产量高,但易徒长倒伏而影响产量;过于瘦薄、粘重的土壤生长不良,易产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生长期中排水不良易染根腐病,烂根死亡。收获时如遇阴雨,花萼易霉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玫瑰茄土壤适应性广,平原、丘陵、山地栽培都可,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粘涂种植均可成功,以半熟化黄泥土为好。玫瑰茄可与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等作物或未投产的果树园等进行行间套种。同一块土地一般连作二年为好,继续连种易感病。

(2)温度:随温度升高,种子发芽时间缩短,发芽率增高。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日平均温16℃开始发芽,营养生长要求22℃以上,10℃生长趋于停止。株高、茎粗营养生长高峰在7-8月,此时高温高湿达到玫瑰茄生长适宜条件。

(3)湿度:在生长期积水,高肥土壤,易感青枯病、白绢病,发病率高达40{bf}以上,干旱山地,甚至新开荒山种植,极少发病。

(4)光照:玫瑰茄是强光性植物,种在密林树荫下,种植密度1×0.5m密植条件下,植株高而杆细,分枝少,产量低,日照时数对现蕾开花期有明显影响。

玫瑰茄的花朵

玫瑰茄的营养价值

玫瑰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Vc多种氨基酸、大量的天然色素及多种矿物质,鲜萼含Vc0.93{bf}、VB0.21{bf}、蛋白质0.45{bf}、灰分1.34{bf}、果胶1.39{bf}、水分87.86{bf}、胡萝卜素0.01{bf}、淀粉1.76{bf}、糖分(按葡萄糖计)2.55{bf},干花萼含总花青甙(色素)1{bf}-1.5{bf}、柠檬酸和木槿酸等有机酸10{bf}-15{bf}、还原糖16{bf}、蛋白质3.5{bf}-7.9{bf}其它非含氮物质25{bf}、纤维11{bf}、灰分12{bf}及约1{bf}的17种氨基酸。此外,玫瑰茄提取物含有还原糖类、甙类、酚类、少量生物碱和树脂类等。

玫瑰茄的保健作用

玫瑰茄的花萼

玫瑰茄的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维他命B1、B2及B等,不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身体疲倦、开胃消滞、振奋精神、清凉降火、生津止渴、利尿的功效,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液浓度等更是达到一定的效果,是一种保健食品。可以用来冲泡茶和制作饮料,其味酸。洛神花汁在西北非很流行,但在西欧的市场还是刚起步。

玫瑰茄含有的木槿酸被认为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有一定疗效。玫瑰茄提取物还含有还原糖类、甙类、酚类,少量生物碱和树脂类等,对肠道、子宫肌肉有解痉作用,同时还有驱虫作用,对肠道中的细菌有抑菌作用,并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液浓度和刺激肠壁蠕动,很适合于作清凉饮料。在埃及,花萼广泛用于治疗心脏和神经的疾病;在印度,用花萼、种子、叶片作为利尿、抗坏血病等药物;在塞内加尔,玫瑰茄被推荐为杀菌剂、驱肠虫剂和降血压剂。

玫瑰茄的经济价值

玫瑰茄是新兴的食品和食品工业原料,它的花萼可制成多种食品。花萼的艳丽玫瑰茄色素,是食品中的着色剂。

玫瑰茄的种植技术

1、土壤选择

玫瑰茄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性好,沙质或黏质土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及肥沃的土壤为好。玫瑰茄在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黏土等不同土质中均可种植,但最适宜在微酸性的红壤土中种植,即使在新垦地及一般较差的旱地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只是植株的长势和收获的干品会有差别。同一块土地以连作2年为宜,若连续种植易使植株感病,降低产量。

2、播种方法

通常采用两种播种方法,一是直接播种,即烧山整地完后,挖穴直接播种。播种前穴内施足基肥如鸡粪等农家肥,每亩施1000-1500kg,磷肥25-50kg。每穴播种3-5粒,亩用种量1-1.5kg,播种后覆土2cm。二是苗床播种,即选择菜园土等较肥沃的土壤,苗床畦面宽1m左右,高20cm,可条播或撒播,株行距为5×8cm。苗高10-15cm时可选择阴雨天气移栽。

3、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应掌握坡地、瘦薄地宜密,平地、肥沃地宜稀的原则。根据土壤肥瘦每亩种植1000-2000穴,定苗时,肥地留单株,瘦地留两株,实行单行或宽窄行条点播。单行种植株行距,肥地为100×66cm,每亩1000穴(株);中等肥地66×80cm,每亩1000穴(或1250-1500株),山坡、瘦薄地为66×50cm,每亩1000穴(或2000株)。

4、中耕定苗

玫瑰茄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苗高10cm以上,结合间苗定苗和补苗进行;第二次苗高30-40cm,结合培土补苗进行。第三次,开始出现花蕾时进行,开花期间应该拔除杂草,保持玫瑰茄地清。当苗长至10cm以上时出现两片以上真叶时进行间苗,掌握拔小留大、拔弱留壮的原则,每穴留苗2-3株。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定苗,中上肥地,每穴留1株,破地、瘦薄地每穴留2株。

玫瑰茄的叶子

5、施肥

施肥宜早不宜迟,第1次中耕时每亩用尿素、复合肥或硫酸氨8-10kg,距离茄株5-10cm处穴施。茄株现蕾后,若苗势差,可结合第2次中耕再补施氮素化肥5-8kg。

6、病害防治

虫害:玫瑰茄苗期常有菜青虫及小造桥虫发生为害;现蕾期常有蚜虫、叶蝉为害。可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叶蝉;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和小造桥虫;为保证花萼品质,防止残毒遗留,茄果采收前1个月停止用药。

病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根腐病和白化苗,防治枯萎病,需要做好茄地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根腐病常在排水不良、施肥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要注意开沟排涝,把好施肥技术;白化苗多发生在瘦薄地僵土上,要注意培土施肥,疏松土壤,增施肥料。

阅读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