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 正文

土壤水分的调节

  • 编辑:植物百科
  • 浏览:
  • 最后更新:2013年11月19日

土壤水分的调节为了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危害,在作物生长期间要不断对土壤水分进行调节。旱田土壤的主要矛盾则是水分不足,针对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水资源状况,调控土壤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料

实践证明,壤土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较抗旱。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促进土壤蓄水保墒

丘陵地区通过改变坡地地形,如修筑梯田、保持田块平坦来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平原地带凹凸不平的耕地,大搞平整土地,并结合耕作措施,解决水分分布不均问题,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在低洼易涝及盐碱地块,修筑条田、台田、完善田间排水系统,排除过多的水分及盐分的危害。

3、发展农田水利,灌排结合

受到干旱威胁的耕地,发展农田水利事业是抗旱最有效的措施。除新建大中型水库外,还应根据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修小水库、抽水站、井和蓄水池,并做到渠系配套、工程配套,避免大水漫灌。尽量节水,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技术,节水(50%~70%)节能,扩大水浇地面积。大中型水库,有计划按时按量配水供水,加强渠系管理保护,制定作物的灌溉制度,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水的需求。

4、合理耕作、秋蓄春保相结合

我国北方有2/3无灌溉条件的旱作耕地,只有采取各种有效的抗旱保墒农业耕作措施,充分蓄积降水,减少地表蒸发等措施满足作物的最低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秋天深翻地或耙地,疏松土壤,将秋雨和冬雪蓄入土壤深层,使春季得到水分的供应,称秋蓄,即春墒秋蓄。

春保指耙耱保墒和镇压提墒措施。耙耱保墒是春天采用顶凌耙压和楠浆打垄的方法,即在三月上、中旬土地昼消夜冻时进行耙地,减少大孔隙,防止跑墒。随着水分下降农时需要,结合打坷垃、播种等进行耙耱、压碎土块,形成疏松表层,减少毛管水运动,降低地表蒸发,保持适当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进一步减少,表层土壤墒情不足时,可采用镇压提墒,利用镇压措施,将表层土块压碎,降低孔隙度,削弱气态水向地表运动,减少水分损失,又有利于下层土壤水上升,种子吸水萌发。

深松也是很好的蓄水方式。目前在东北推广的联合耕种机安装深松铲。一般深松以后无论是冬季休闲或翌年秋作物生长期中,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一般耕翻的地块。适时中耕、地面覆盖等都能减少水分蒸发,起着抗旱保墒作用。

植树造林、种肥(绿肥作物)种草等,也是调节土壤水分的有效措施。生产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措施,有力调控土壤墒情,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是土壤重要物理性质,吸收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而酸碱性则是重要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将直接影响到植物根系的伸展、水分的渗透、通气状况及养分转化,也直接影响到土壤保肥及供肥性能,因此,研究土壤肥力,培肥土壤应首先探索土壤的基本性质。

阅读 +精选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