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物百科 > 植物名称 - 正文

秦岭冷杉

  • 编辑:
  • 浏览:
  • 最后更新:2013年10月23日

秦岭冷杉简介

秦岭冷杉秦岭冷杉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该种星散分布于秦岭。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值株常不结实,仅在光照较好处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种子易遭鼠类啮食,天然更 新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分布面积日益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

植物形态

秦岭冷杉乔木,高达50米;一年生枝淡黄灰色、淡黄色或淡褐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稀疏细毛,二、三年生枝淡黄灰色或灰色;冬芽圆锥形,有树脂。叶在枝上列成两列或近两列状,条形,长1.5-4.8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果枝之叶先端尖.或钝, 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营养枝及幼树的叶较长,先端二裂或微凹,树脂管边生;横切面上面至下面两侧边缘有皮下细胞一层,连续或不连续排列,下面中部一至二层,二层者内层不连续排列。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长7-11厘米,径3-4厘米,近无梗,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中部种鳞肾形, 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鳞背露出部分密生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3/4,不外露,上部近圆形,边缘有细缺齿,中央有短急尖头,中下部近等宽,基部渐窄;种子较种翅为长,倒三角状椭圆形,长8毫米,种翅宽大,倒三角形,上部宽约1厘米,连同种子长约1.3厘米。

秦岭冷杉与黄果冷杉

H. Handel-Mazzetti,M. Y. Orr,A. B. Jackson,S. G. Harrison 等将秦岭冷杉与黄果冷杉 A. ernestii Rehd. 合并为一种。我们认为这两种之间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各有其稳定的形态性状及其不同的分布区,应分为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秦岭冷杉果枝之叶的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球果的种鳞肾形,苞鳞长及种鳞的3/4,种子较种翅为长。

生长习性

秦岭冷杉秦岭冷杉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及棕壤土的立地环境,耐寒耐旱性较差。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通常生于山沟溪旁及阴坡。

分布区域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甘肃南部海拔2300-30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秦岭。

应用价值

秦岭冷杉木材纹理直,均匀细致,质轻软,易加工,着钉力弱,为最优良的纸浆材;皮层分泌的胶液,可提取冷杉胶,淡黄绿色,透明,不易凝结,有特殊芳香气味,折光率与玻璃相似,为光学仪器、镜片的重要黏合剂;针叶芳香油含量0.2%-0.6%,种子含油率30%,可制肥皂;树皮含单宁5%-15%。

研究价值

由于秦岭冷杉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赏价值

秦岭冷杉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药用价值

秦岭冷杉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濒危原因

秦岭冷杉1、秦岭冷杉地理分布区域狭小,多呈零星或团块状分布;秦岭冷杉群落组成以温带成分为主,根据物种重要值,可划分成5 个群丛;秦岭冷杉苗期生长缓慢,个体结实量不高,种群更新困难;该树种喜阴、耐寒、耐旱性较差、喜温凉湿润气候,个体生长缓慢,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导致冷杉长势减弱的原因全球环境的变化。环境温度不断上升,而冷杉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2、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冷杉种群格局基本属于聚集型分布,在25 m~2、150 m~2 和300 m~2 的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天然条件下,种群聚集强度最大取样尺度,可能是其种群更新的最佳面积。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聚集性最强的尺度在海拔1500~1700 m较小,在海拔1700~2100 m地区较大;阴坡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种群年龄增加,分布格局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尺度规模在幼、中龄期为50 m2,老龄期为300 m2。

3、多数秦岭冷杉种群幼龄级个体数较少,中老龄个体数量较大,呈衰退趋势;不同秦岭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生境条件差异,但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 III 型;不同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III--Ⅴ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40 和80 年中,不同秦岭冷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

4、秦岭冷杉种子含空粒比例高达31%;饱满的种子中具有生活力者占45%,反映出秦岭冷杉种子有较高的败育率;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5.7%左右,自然散播的种子萌发率仅为6.12%,运用主成分分析(PCA) 方法对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的10 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乔木层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人为干扰和湿度是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最主要的因素。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受松鼠、鼠和鸟类等动物的破坏和被搬迁率高达94.22%。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苗圃地有利于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其种子萌发率可达54%。

5、天敌小蠹虫,这种虫为蛀干性害虫,主要危害生理衰弱和濒死的林木。许多冷杉抵抗力差,虫子就趁虚而入,寄存在树皮和树干之间的生长层里,极具破坏性。

保护措施

2004年12月2日,河南日报以《旅游过度开发带来严重后果活化石——石人山冷杉发生大面积死亡》为题,陆续报道了石人山秦岭冷杉枯死事件。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媒体纷纷予以关注,更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导致冷杉死亡的现象不是物种竞争的结果,也不存在群落自身演替的原因。冷杉正处在生态位的最佳状态。旅游开发导致景区局部环境变化。石人山每年接待游人很多,加上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长年在山上吃住,使沿途环境温度升高。要求凡有秦岭冷杉分布的地方,所有建筑物要立即全部拆除,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一切建筑物,要逐步拆除,以尽快恢复原生植被状态;组织有关专家,对石人山旅游开发的环境容量进行评估,节假日旅游高峰期要限制上山人数。

秦岭冷杉为了尽快拯救秦岭冷杉,尽快建立冷杉档案,对每棵存活的树都要记录在案,定期观测,对生有病虫害的树木及时打药除虫,市、县两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请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病虫害防治专家,专门前来诊断开方,拿出了具体救治方案,比如输液、涂干,树根埋液、喷洒等。对枯死的冷杉树木应清理出林区;在生态敏感区要减少旅游活动,拆除违规建筑。建议在海拔1800米以上区域不要建森林小木屋和餐馆,已建的应尽快拆除,要尽快恢复原生植被。

神农架、伸坪、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秦岭冷杉的保护 ,促进天然更新,开展繁殖引种工作,扩大其分布区。

培育繁殖

播种育苗

冷杉属种子成熟经历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营养物质从种鳞输送到种子;第2个阶段是后熟阶段,即种子本身的代谢变化,采收后不宜立即脱粒。种子相当脆,容易受伤,宜手工去翅。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可贮藏5a。露地播种行于3月中、下旬。

播种地选择庇荫凉爽的环境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子千粒重10.2-14.0g,7.1万-9.8万粒/kg。播种前一般应在1-5℃下湿润层积催芽14-28d。条播,沟深2cm,播种量30-40kg/667平方米,覆盖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上盖稻草。

5月上中旬出土,分次揭草,并搭棚遮荫。1a生苗高4-6cm,留床1a,仍须庇荫,第3a春,选择阴湿环境移植培大,如庇荫度不够,需搭荫棚或栽蔽荫植物。柔毛冷杉又名岷江冷杉(A. faxoniana)产苗量40万-50万株/667平方米,1a生苗高25-30cm。常需要培育4-6a可以出圃造林。若用于园林绿化苗木则需要10a培育可出圃造林。

扦插育苗

应取幼龄母树的枝条作插穗,休眠枝扦插时间以2-3月为宜;半熟枝则行于6月中下旬,插后100d左右生根。

造林方法

初期生长缓慢,造林或绿化多采用5-10a生幼树,移栽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或2月中旬~3月下旬进行,须带泥球。幼树畏烈日和高温,须择适宜环境栽植。

阅读 +精选
下一篇:察隅冷杉
上一篇:长苞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