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物百科 > 植物文章 - 正文

植被的形成

  • 编辑:植物百科
  • 浏览:
  • 最后更新:2013年11月18日

植被的形成我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东面面临太平洋,西部深入大陆腹地。最北到达北纬53°,即漠河,南到北纬4°,即曾母暗沙,即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在植被上的表现主要就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当然,热量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如把温带划分成温带和暖温带,将亚热带划分成过渡亚热带和典型亚热带,将热带分成过渡热带和热带等等。

我国的水分状况,或者说湿度状况,由东南向西北逐渐趋向干燥。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这时全国绝大部分受北太平洋热带湿润气团控制,雨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并且常常有台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大部分国土受西伯利亚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少雨雪,并且常常发生强大的寒流。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因而自东西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湿度则由湿润逐渐变得干燥,这样大致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极端干旱地区等五个地区。在植被分布上的表现就是:森林地带、草甸草原(或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荒漠地带、裸露荒漠地带等。

当然,由于我国土地辽阔,气候状况是很复杂的。例如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主要受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因而年降水量有所增多,干旱中心出现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我国南面隔印度次大陆不远便是印度洋,因而从广西西部经云贵高原到西藏南部,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年降水量也很多,并且在青藏高原上年降水量表现出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我国的地形条件也是很复杂的。我国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bf}以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植被。其它还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上,对植被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国有许多超过海拔2000米和3000米的山地,在高原面上的山地有很多超过5000米和6000米。山地气候和山地植被的特点是垂直变化很明显。而且高大的山脉对气候和植被的区域分异也有影响。例如,川西山地、太行山地、大兴安岭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恰与夏季东南季风方向垂直,因而这些山地东侧较西侧湿润,成为植被上东西分区的界线。而东西走向的山地,则是不同温度带的界线,如秦岭,是亚热带与温带的界线,天山是温带与暖温带的界线等等。另外,我国西部山地有许多冰川、雪山,为荒漠绿洲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对发展干旱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有重要意义,这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少有的。我国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是没有旱灾的。如西南亚、北非、澳大利亚、美洲等,都很少具备这种条件。当然,山地对人类有不利的一面,但我们要利用其有利的方面,扬长避短地利用山地。

我国的土壤条件也很复杂。我国土壤的复杂性,一方面与地带性气候和植被型有关,如寒温带和温带针叶林地区的灰化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棕色森林土,草甸草原的黑钙土,典型草原的栗钙土,荒漠地区的棕钙土、灰钙土,亚热带的红壤、黄壤,热带的砖红壤等,此外,还有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等。另一方面,我国土壤的复杂性也与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有关,往往在一个地区,或甚至在很小范围内,土壤就有很大变化。例如在亚热带地区,有酸性的花岗岩区、沙臭岩区和碱性的石灰岩区;有酸性红色粘土、酸性紫色土沉积层,也有碱性即石灰性的钙质紫色土沉积层。同时我国的花岗岩除酸性的外,在干旱地区还有石灰性的,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地质现象。这些不同的土壤母质决定着土壤性质,往往使土壤在很小范围内交错分布、重复出现,有时在几公尺范围内就可变化很大。这对植被的发育和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反观印度、澳大利亚、美国、非洲以及欧洲等地,其地质和土壤条件都不如我国复杂。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一般所公义的纬向变化、经向变化,在我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我国,植被的分布是水、热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植被带的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即所谓华夏式走向,递变的方向是东南―西北向,与东南季风的方向一致。

阅读 +精选
热门图片